• 您好,欢迎来到长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今天是: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让更多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壮大起来

让更多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壮大起来

2017-05-23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系列解读

  中小科技企业是知识密集型实体经济,具有机制活、贴近市场、效益高、成长性强的特点。在全面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一轮建设热潮中,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确定未来五年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大力实施企业培育计划,全方位扶持企业成长壮大,着力打造更多的"希望之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围绕支持和培育中小企业发展,近几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持续实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筛选成长性较好的企业重点培育,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双十工程"等市级科技计划向"小巨人"企业倾斜,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立项支持;优先推荐"小巨人"企业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对转化科技成果、在金融机构发生贷款的"小巨人"企业给予贴息补助;强化"小巨人"企业上市辅导,支持其改制上市融资,对在"新三板"挂牌的"小巨人"企业一次性给予后补助;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等。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市科技型企业有了长足发展。2016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3户,累计达到285户;认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66户,累计达到453户。

  为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壮大,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强化服务、形成体系的原则,市科技局起草制定了《2017-2021年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包括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科技型"小巨人"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大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全市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未来几年,我市将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作为加快实施"一二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我市科技企业梯次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

  加强政策引导,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切实把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带动性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对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认定、具有科技创新项目并获得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合作银行或机构贷款、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研发符合条件的重大创新型产品、引进购买国内外先进技术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购符合条件的国内外研发机构等,以奖励、后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

  推进协同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工作,持续抓好21个示范点建设。争取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驻长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流动使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研仪器共享利用,在经济发展第一线发挥作用。

  发展科技金融,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针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加强省市区联动,进一步推进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争取成为全省科技金融示范基地、科技企业融资基地。

  加强工作考核,形成企业培育工作合力。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开发区重点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分指标,分任务,定时考核,强化工作联动,形成推进合力,尽快形成全市重视科技、重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的良好局面,为长春市的工业转型升级作贡献。

  ◆决心与行动◆

  长春安旨科技有限公司:

  坚持科技创新

  服务地方发展

  公司主要从事减振耐磨高分子材料的研制、生产及销售,目前主营产品为高分子水润滑轴承。在长春市"双十项目"政策的扶持下,安旨科技在行业内率先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独有的高分子轴承生产线。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科技创新,公司的水润滑轴承产品由原来的只适用于某类减振系列轴承,扩展到耐高压轴承等四大系列;产品的性能也由原来的国内同类产品领先,跨越式发展为现在的同类产品国际领先。公司生产的聚氨酯高分子轴承已经在可靠性方面全面超越全球销量第一的加拿大赛龙轴承。目前,高分子轴承在泵阀行业内的销量达到了全国第二的水平。

  安旨科技将依靠长春应化所强大科研实力,平行研制船用低蠕变隔振器、汽车用减振缓冲块、高铁用微孔隔振垫板、超低频固体气囊用弹性体材料等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源动力。通过研发人员进入生产一线,一线人员进入研究所培训的双向交流方式,缩短新产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时间,推动产品早日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