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多措并举开拓“双创”工作新局面
长春市多措并举开拓“双创”工作新局面
年初以来,长春市从科技创新角度,围绕变潜力为实力、变科技优势为创新优势,采取有效举措,开拓长春市“双创”工作新局面。
一是共担科技项目。针对驻长高校院所科研活动与长春市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关联度不高的问题,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向减少数量、重点支持大项目转变,向支持企业项目和产学研项目转变,向网上申报、受理、异地初审、专家与项目申报单位“背对背”评审转变,向后补助方式转变,向加强项目跟踪调度转变。绝大部分科技计划都由企业作为项目申报单位或协作单位,优先支持产学研项目,大力支持企业创建创新型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购买或转化科技成果、使用科研仪器、购买科技中介服务,提升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二是共建创新载体。针对协同创新中存在的短期协同、松散协同等问题,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载体,打造利益共同体,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由“一院四所四校”创新战略联盟提供技术支持的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由长春光机所提供主要技术支持的光电子科技创新基地、由长春应化所提供主要技术支持的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吉林大学科技园、长春工业大学科技园、北湖科技园、中俄科技园、长春国家光电国际创新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和园区20多家,由中科院长春分院提供技术支持的长光T2T创客工作室等专业化众创空间26个,集聚产学研力量,共同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三是共用科技人才。针对高校院所、医疗卫生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相对集中、产业一线人才匮乏的问题,按照“牵头单位负责、专家领衔、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协会学会参与”的模式,建立了15个产业人才高地,与12所大学、19个科研机构和18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建立了产业人才联盟,聘请郭孔辉、王家骐等19位院士专家为汽车、光电等产业人才高地的首席科学家,充分发挥他们在决策咨询、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领军作用,同时,推动科技人才兼职兼薪、离岗创业,8000多名科技人才走进企业、服务企业。
四是共享科技资源。针对信息不对称、互动不通畅、资源不共享等问题,投入2亿元科技经费,打造科技“双创”核心区。主要是建设“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汇聚链接域内外创新资源,拓宽各类创新主体交流对接的信息通道;建设包括8个服务功能区、114家科技中介机构、多个产业化创客空间的长春科技大市场,拓宽各类主体获取创新创业支持的服务通道;建设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入驻25家投融资机构,与近百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科技信贷、小贷、担保、专利质押、互联网众筹等业务,累计为800余户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超过46亿元,拓宽科技企业的融资通道;建设包括优秀科技成果商城、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专业评价机构、技术经理人的科技成果交易支撑平台,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实施技术交易后补助、科研仪器共享后补助计划,拓宽技术资源市场化通道。